申保脑子里的第一个想法就是采买!
但他也知道,这‘采买’两字根本就说服不了当今的户部尚书王际华。
满清一直来发放的‘禄米’都是大米,你不可能猛地换成了小麦,二者同样是一石,却错了一半的重量呢。
而就算是换成同价位的小麦发放禄米,清廷从就近的粮食产地采买那么多的粮食,再从水路、陆路转运到京师,那期间要花费的金额也将是一个户部所不能承受的天文数字。
京城周遭的粮食产地,说白了就是中原。
齐鲁本来也能分担一些,而且有水陆贯通,耗费远少于陆路运输,可齐鲁这不是出乱子了么?别说分担粮食了,战后鲁西北还需要大批的粮食来赈济呢。
而中原到京城,这当中没有水路贯通,只能走陆路转运,只要一想到那巨大的采买数额,和转运所路上需要的人丁、车马,申保就有种败退的感觉。
都不需要王际华来反驳,他自己就觉得不行!
但除了‘采买’一法,朝廷又能怎么办呢?临清粮仓里储备了大几十万石的粮米,几乎占据了全年漕粮数额的两成,在本来的计划中,这里头很大一部分粮米是会在接下的九月、十月里陆续运到通州的,现在不成了,没粮食了,这个巨大的‘亏空’不是你视而不见就能弥补的了的。
申保脑壳都要爆炸了。最后只能迅速从通州赶往京城的户部衙门。
等他赶到的时候,时任户部汉尚书的王际华已经把手下的满汉左右侍郎全都召集齐了。
历朝历代的六部都是只有一个尚书俩侍郎的,可满清不一样,它要满汉分开,有一个汉尚书,一定还要有一个满尚书。有两个汉侍郎,一定还要有两个满侍郎。
此时的户部汉尚书就是王际华,满尚书则是远在大小金川干仗的阿桂。
两个满户部侍郎分别是英廉与福康安,两个汉尚书则是梁国治与金简,
金简是乾隆的便宜小舅子,高丽棒子的后代,清军两次蹂躏朝鲜,抓了不少人回去,其妹为乾隆的淑嘉皇贵妃。家势本为内务府包衣,后被抬入了汉军正黄旗。
可别看金简是汉军旗人,但那也是‘汉人’了,所以他能当户部的汉侍郎。
阿桂现下远在大小金川,户部事宜自然就有汉尚书王际华一人主办。但大堂上英廉的地位丝毫不弱于王际华,因为那满军左侍郎只是人英廉的兼职之一,人家还是刑部尚书呢。
福康安也一样不在场,跟阿桂一样在大小金川前线,只有梁国治和金简两人乖乖的在下头。
“这事如何处置,大家都议一议吧!”
王际华很头疼的说道。
他不去想那些大米究竟是怎么不翼而飞的,他只知道这种事儿一旦出现后,能把粮食找回来的可能性就不大了。
如此,这大几十万石的大米要该怎么弥补呢?
总不能一下子全加到来年的漕粮中吧?
那样的话江南士绅还不要沸反盈天啊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