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这是?”陈宁雅瞪大眼睛问道。
温有山苦笑不得,“村里人给的,你说的礼尚往来。”
陈宁雅:“......”她赶紧把那些东西分类收起来,这才发现光是鸡蛋就有二十枚,其他山货估摸着也有两斤,另外还有团子十六个,包裹的形状不一,最好的四个估计是镇上买的,因为连绑带都特别精致,不像自家做的。
陈宁雅随口拆了一个,咬了一口,面上毫无波澜,这商家还真实诚,说包红枣就包红枣,其他啥也没有,除了包得漂亮一些,还真没啥稀罕的。
不提陈宁雅怎么吐槽,收到她家团子的几户人家可是惊喜得不行,温有山送的时候特地选了不同的口味,而且陈宁雅包的时候一点也不吝惜,料放的足,团子也比较大,一个都够三四个小孩分的。
李氏拿了一个给孙子们吃,孩子咬了一口就叫开了,几个大人好奇地尝了一下,神色皆惊。
“娘,这里头包的啥玩意儿?吃着怪香的。”小李氏舔着嘴唇问道。
李氏瞧了半天,不确定地说道:“应该是花生和黒麻,估计还放了糖,吃起来甜滋滋的,啧啧啧,这东西可比咱们做的团子精贵多了。”
这会儿李氏突然有些后悔吃了一块,同时也觉得自家只拿四个团子给温有山有些小气。
不同于李氏的懊恼,村长则是庆幸得很,他们一家也尝了温有山送的团子,大人小孩都满意得不行,一开始村长婆娘还心疼那些点心,念叨了好几句,后面吃了团子就不吭声了,还别说,就这温家做的这团子都能买好些点心了。
都说拿人手短吃人嘴软,到了惊蛰这天,温有山开始下地,一路遇上好些村民,大家都主动跟他打招呼,还一脸和善热情,直接把他弄懵了,想了一天他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,好在这不是什么大事,想不明白就不想了,当务之急还是春耕最重要,忙过了春耕他还得进山修陷阱,修了陷阱就得赶海,一桩桩一件件都不得闲,当然,最重要的还有温元良上学堂。
去年他都打听过了,镇上压根就没有像样的学堂,只有距离浮山村三十里外的杨家村有个秀才公办了个私塾,听说学生不多,收的钱还不少,怎么算都不划算,思来想去,还是县城那边靠谱一些。
去年因为学堂不收人,他也没打听仔细,这回肯定要好好问问,最好是买点东西找冯捕头叙叙旧。
打定主意的温有山干活更加卖力了,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,第二天他再过来干活的时候总觉得自己翻好的地变大了一些,可是四下一看,大家都在干活,也没啥不对劲的地方,只好一头雾水地继续干活,因着地不大,他只忙了四天就完了,等粮食种下去,再浇点水就成了。
去县城的头一天,温有山先进山修陷阱,经过一个冬天,好些陷阱都被雪压坏了,有的里头有猎物,可惜没能及时弄出来,早就腐烂得不像样了,当然,也有那种刚刚掉进去的猎物,只要是还能吃的他都带走,剩下的就处理干净,只忙活了一天,他就带回去四只野鸡,就是瘦了一些,看着没啥肉,不过多少能换点钱。
于是乎,温有山带着四只野鸡就出发了,这回他没用板车,而是背着一个竹篓,轻装上阵,到了镇上再搭驴车,花点钱省时间。
等他晃悠到县城的时候晌午刚过,把野鸡卖了换钱,再去割了两斤肥猪肉,两小坛酒,一包云香斋卖的五仁糕。